close
2009.06.01
元元上個月發燒了五天,每天發都高燒,
發燒對父母來說已經是莫大的煎熬,
沒想到元元還有發燒熱痙攣的體質,
一下突然燒太高就會抽筋,整個人全身抽續、翻白眼,
全身軟趴趴,三月份第一次看到時我簡直要嚇壞了,
覺得我懷裡的元元好像隨時會死掉一樣,
第一次是下午遇到,馬上帶到台大小兒科大樓急診,
在車上兒子閉著眼睛身體軟軟,每一分鐘都是痛苦的煎熬,
真的巴不得車子可以飛,就怕錯過任何一個黃金時間。
到醫院醫生馬上要護士塞屁股退燒,元元慢慢會回我們的話,
我緊緊的抱住我懷裡的心肝寶貝,回家認真的搜尋關於熱痙攣的症狀,
這兩次的發燒元元各抽筋了一次,第二次抽筋我就不這麼緊張了。
因為是突發的,可能這一刻活力還不錯,下一刻就無預警突然抽筋,
於是先把元元嘴裡的零食挖出來、把他平放在地墊上然後用塞劑退燒,
幾分鐘後就不抽續了,然後會開始睡覺是因為抽續用了太多的體力。

雖然知道一般來說熱痙攣是良性的,但是我們還是安排了一次腦波檢查,
一大早八點到台大小兒科,把拔帶著寶寶在檢查室外,
我帶元元進去讓他躺在小床上,檢驗師則開始在元元頭上貼上腦波線,
整顆頭大約20-30條吧!!只要元元一掙扎就會讓全部的線掉下來,
於是我只好狠下心壓著他的身體和手,聽著他狂哭喊著"馬麻",
他那渴望要馬麻救他的眼神實在讓人好不捨,但是長痛不如短痛,
終於全部貼好之後就要先測醒著時的腦波,元元看著燈光一熄一滅,
幾次以後就是我要馬上哄睡元元的時間,這次是要測睡著的腦波,
還好元元哭的很累一下就睡著了,接著就等報告摟。
我們也在遊戲區玩了一會,這小兒科大樓讓人感覺很溫馨,
讓醫院不再是冷冰冰的白色,還多了許多五顏六色的色彩。
關於熱痙攣參考資料~
症狀
一般熱痙攣的發作時間,都在攝氏38度以上高燒24小時之內發生,整個過程約為5〜15分鐘。有些情形甚至是數分鐘前寶寶還在玩耍,就突然抽筋、昏迷,到醫院急診室量體溫時,才發現已燒到39度!
因此,當孩子有生病發燒的現象,家長照顧時就要提高警覺,若孩子出現抽筋、意識昏迷、兩眼上吊、嘴唇發黑的現象,就要趕快送醫院了。
好發年齡
熱痙攣的好發對象,是六個月大至六歲之間的幼兒,尤其以14個月〜2歲嬰幼兒居多。
診斷
熱痙攣的診斷,最重要的是必須排除神經系統感染的可能性,如腦膜炎、腦炎等;也須排除藥物中毒、電解質不平衡、頭部外傷、代謝性疾病、雷氏症候群等。所以幼兒在第一次發燒合併抽搐時,必須由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加診治,必要時做脊髓液的檢查,以排除腦膜炎引起的抽搐。
熱痙攣的症狀大多在發燒24小時內發生,特別是在體溫急速上升時。其發作時間通常在15分鐘以下,而若發作多次,且時間在15分鐘以上,就診時必須告知醫師,懷疑是否有其他引起痙攣的可能。
熱痙攣發作時,應如何處置?
當孩子疑似發生熱痙攣時,家長應保持冷靜,並先依照下列方式處置,再趕快送醫,以免患童因痙攣過久造成腦部缺氧,並鑑別是否非單純之熱痙孿。
1. 讓患童平躺,臉側向一邊,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,並解開較緊的衣物、配件。
2. 父母在一旁守護,切勿強行約束,或將物品塞入孩子口中。
3. 迅速給予退燒,建議使用栓塞退熱劑,避免痙攣再次發生。
4. 在孩子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,家長請勿離開、餵食。
熱痙攣與癲癇的差異
有些父母在孩子第一次發生熱痙攣時,會誤以為是癲癇,其實,癲癇大部份屬於無熱性痙攣,這點是相當大的差異。
許多熱痙攣在孩子六歲以後就會自行痊癒,不會再發作,但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患童,會轉變為罹患癲癇症,須藥物治療。不過,這一小部份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,有下列特質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轉為癲癇。
1. 家族中有癲癇史。
2. 神經發育本來就有異常。
3. 腦波異常。
4. 熱痙攣發作時間超過十五分鐘,出現的是局部合併全身性抽搐-即所謂的「複雜型熱痙攣」。
叮嚀
熱痙攣在兒科診所當中並不算罕見,也並非嚴重的疾病。不過,它發作時那瞬間兇猛而來的樣子,讓許多媽咪爸比相當擔心!其實,只要在發作期間為孩子做好保護措施,不讓他傷到自己,並且確定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,就無須太過擔心了!
元元上個月發燒了五天,每天發都高燒,
發燒對父母來說已經是莫大的煎熬,
沒想到元元還有發燒熱痙攣的體質,
一下突然燒太高就會抽筋,整個人全身抽續、翻白眼,
全身軟趴趴,三月份第一次看到時我簡直要嚇壞了,
覺得我懷裡的元元好像隨時會死掉一樣,
第一次是下午遇到,馬上帶到台大小兒科大樓急診,
在車上兒子閉著眼睛身體軟軟,每一分鐘都是痛苦的煎熬,
真的巴不得車子可以飛,就怕錯過任何一個黃金時間。
到醫院醫生馬上要護士塞屁股退燒,元元慢慢會回我們的話,
我緊緊的抱住我懷裡的心肝寶貝,回家認真的搜尋關於熱痙攣的症狀,
這兩次的發燒元元各抽筋了一次,第二次抽筋我就不這麼緊張了。
因為是突發的,可能這一刻活力還不錯,下一刻就無預警突然抽筋,
於是先把元元嘴裡的零食挖出來、把他平放在地墊上然後用塞劑退燒,
幾分鐘後就不抽續了,然後會開始睡覺是因為抽續用了太多的體力。

雖然知道一般來說熱痙攣是良性的,但是我們還是安排了一次腦波檢查,
一大早八點到台大小兒科,把拔帶著寶寶在檢查室外,
我帶元元進去讓他躺在小床上,檢驗師則開始在元元頭上貼上腦波線,
整顆頭大約20-30條吧!!只要元元一掙扎就會讓全部的線掉下來,
於是我只好狠下心壓著他的身體和手,聽著他狂哭喊著"馬麻",
他那渴望要馬麻救他的眼神實在讓人好不捨,但是長痛不如短痛,
終於全部貼好之後就要先測醒著時的腦波,元元看著燈光一熄一滅,
幾次以後就是我要馬上哄睡元元的時間,這次是要測睡著的腦波,
還好元元哭的很累一下就睡著了,接著就等報告摟。
我們也在遊戲區玩了一會,這小兒科大樓讓人感覺很溫馨,
讓醫院不再是冷冰冰的白色,還多了許多五顏六色的色彩。
關於熱痙攣參考資料~
症狀
一般熱痙攣的發作時間,都在攝氏38度以上高燒24小時之內發生,整個過程約為5〜15分鐘。有些情形甚至是數分鐘前寶寶還在玩耍,就突然抽筋、昏迷,到醫院急診室量體溫時,才發現已燒到39度!
因此,當孩子有生病發燒的現象,家長照顧時就要提高警覺,若孩子出現抽筋、意識昏迷、兩眼上吊、嘴唇發黑的現象,就要趕快送醫院了。
好發年齡
熱痙攣的好發對象,是六個月大至六歲之間的幼兒,尤其以14個月〜2歲嬰幼兒居多。
診斷
熱痙攣的診斷,最重要的是必須排除神經系統感染的可能性,如腦膜炎、腦炎等;也須排除藥物中毒、電解質不平衡、頭部外傷、代謝性疾病、雷氏症候群等。所以幼兒在第一次發燒合併抽搐時,必須由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加診治,必要時做脊髓液的檢查,以排除腦膜炎引起的抽搐。
熱痙攣的症狀大多在發燒24小時內發生,特別是在體溫急速上升時。其發作時間通常在15分鐘以下,而若發作多次,且時間在15分鐘以上,就診時必須告知醫師,懷疑是否有其他引起痙攣的可能。
熱痙攣發作時,應如何處置?
當孩子疑似發生熱痙攣時,家長應保持冷靜,並先依照下列方式處置,再趕快送醫,以免患童因痙攣過久造成腦部缺氧,並鑑別是否非單純之熱痙孿。
1. 讓患童平躺,臉側向一邊,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,並解開較緊的衣物、配件。
2. 父母在一旁守護,切勿強行約束,或將物品塞入孩子口中。
3. 迅速給予退燒,建議使用栓塞退熱劑,避免痙攣再次發生。
4. 在孩子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,家長請勿離開、餵食。
熱痙攣與癲癇的差異
有些父母在孩子第一次發生熱痙攣時,會誤以為是癲癇,其實,癲癇大部份屬於無熱性痙攣,這點是相當大的差異。
許多熱痙攣在孩子六歲以後就會自行痊癒,不會再發作,但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患童,會轉變為罹患癲癇症,須藥物治療。不過,這一小部份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,有下列特質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轉為癲癇。
1. 家族中有癲癇史。
2. 神經發育本來就有異常。
3. 腦波異常。
4. 熱痙攣發作時間超過十五分鐘,出現的是局部合併全身性抽搐-即所謂的「複雜型熱痙攣」。
叮嚀
熱痙攣在兒科診所當中並不算罕見,也並非嚴重的疾病。不過,它發作時那瞬間兇猛而來的樣子,讓許多媽咪爸比相當擔心!其實,只要在發作期間為孩子做好保護措施,不讓他傷到自己,並且確定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,就無須太過擔心了!
全站熱搜